生意社12月28日訊
本周(12月26日-12月30日)是今年最后一個交易周,但國內商品期貨卻遭遇“黑色星期一”。周一(12月26日)
,在有色金屬、黑色系帶領下,商品期貨市場出現大跌。分析人士指出,季節(jié)淡季、流動性收緊、去杠桿等因素,使得商品多頭加快獲利了結的步伐,近期行情料以調整為主,可能出現反復。商品遭遇“黑色星期一”
昨日(12月26日)
,國內商品遭遇重挫。有色金屬盡墨并領跌,滬鎳、滬鋅觸及跌停;黑色系當中,焦煤、焦炭主力合約均跌近6%左右,螺紋鋼、熱卷主力合約也跌近3%;此外,化工品當中,橡膠主力合約下跌5.13%;農產品中兩粕、三大油脂也下跌,豆一觸及跌停資金流向方面
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程小勇表示
光大期貨分析師展大鵬進一步指出
,第一,12月份銀行面臨大考,資金普遍存在緊張局面,今年也不例外,債市風波最終波及到了股市和商品;第二,臨近春節(jié)也是工業(yè)品需求的淡季具體來看
美元停止牛蹄
2016年四季度,美元成為大宗商品運行的主線之一
近期,美元指數就停止了強勢步伐
國際投行高盛在研報中指出
業(yè)內人士指出
短期仍以調整為主
那么,2016年最后幾個交易日和2017年初
“商品價格跌勢較快
林惠也表示
近期大幅走弱的有色金屬方面,國信期貨有色金屬高級分析師顧馮達表示
,2017年全球銅市供需維持“緊平衡”態(tài)勢,雖然在全球銅表觀庫存水平偏低背景下,上游銅精礦的寬松預期收緊,為2016年四季度多頭階段性炒作提供素材,然而中國銅產業(yè)在供給側改革壓力較小,銅冶煉產能在2016年維持擴張而鋁方面